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來自納卯市的少年傑斯被德國男友求婚了!由於菲律賓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他們須在德國結為連理。為了一紙未婚夫簽證,傑斯搬到馬尼拉上德語課,希望能通過德語檢定。然而,傑斯的爸媽卻對即將面臨的遽變一無所知。本片為菲國重要紀錄片創作者貝比茹絲.維拉拉瑪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片中二人的情感互動在同性戀仍被視為異常的菲律賓社會中散發動人微光,卻也折射出後殖民情境下複雜難解的權力關係。
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後,全身漆白的男子在繁忙馬尼拉市區爬行,像是奇異卻不違和的行動藝術。他以MOWELFUND電影學院為起點,一路往海邊爬去,途經馬可仕時代落成的電影中心,此處在工殤爭議下完工開幕,卻從未達成大興土木時宣稱的文化使命,最終徒留喧囂鬧市間一片空虛灰茫。
*************
1985年起,馬尼拉歌德學院與在地機構合作開設影像工作坊,邀請德國創作者為講師,針對技術操作與創作思維舉辦免費課程,影響當地實驗影像場景甚鉅,多位菲國知名影像創作者如拉夫.迪亞茲、羅克斯李都曾為學員。菲律賓以外,亞洲多國歌德學院亦舉辦類似工作坊。本節目以「城市地景」為軸,輯成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早期的泰國、南韓、菲律賓、香港等地作品,延伸爬梳此跨國合作的歷史脈落與後續影響。
# 動畫與行動
高處施工的人俯瞰城市,無人的街角,雨後被踏破積水濺起漣漪。貼近地面才會看到乞討小孩與遊民,敏捷的老鼠在都市叢林穿梭躲避。
1981年起,導演持續以膠卷拍攝家人、家園與三個孩子,他們一起嬉戲、創作,從生活中體會文化歷史,思考身分認同,更遇上1986年推翻獨裁的人民力量革命。彩虹裡的各種顏色,是對菲律賓社會進程的隱喻與反思;這部史詩格局、無限奔放的家庭電影,隨著創作生命不斷地「繁殖」和「生長」,成為一則永不完結的經典。
# 個人即政治
「革命三部曲」 序曲,也是菲律賓首部描繪男同志的紀錄片。奧利佛在暗夜酒吧展演身體,是情慾流動,更是貧民區一家老小的溫飽所依。馬可仕政權的貪腐獨裁近20年,舉國深陷貧窮混亂,身體與社會的解放都蠢蠢欲動。山雨欲來的1980年代,紀錄片工作者也以攝影機投入改革。本片完成三年後,人民力量革命爆發,結束了馬可仕統治時代。
# 帝國與慾望經濟
1904年大批菲律賓原住民被帶到美國聖路易博覽會展示,彼時菲律賓剛落入美國殖民,成為美國國力展示的重要象徵。自幼移民美國的敘事者追索對菲律賓的記憶,從博物館史料拼湊在該博覽會消失蹤影的祖父最後旅程。揉雜檔案影像、場景重現與半虛構敘事,想像他者被塑造成可展示物的再現過程,並對比身為菲裔美人的複雜認同。
# 殖民敘事
不明時空的一名少年反覆做惡夢,他對生活的嘗試一再失敗,逼他出手反擊。他往宗教找尋希望,偶遇神秘女子,卻仍無答案。面對官兵迫近,他將希望放在永恆之書……。時年17歲的導演瑞德以默片風格探索超現實與夢魘的語彙。